——访14届法学毕业生沈汉江
沈江汉,东方学院法政分院10级毕业生,在本科院校期间,曾获社会奖学金和考研奖学金,并且获创业实践园的优秀干事的荣誉称号,通过努力考研,考取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目前是浙江财经大学经济法研究生。他性格严谨,为人和善,彬彬有礼,严于律己,对自己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对未来的规划。
目标 ,越思越清
回首大学那段无忧岁月,他想起初入大学时的两个问题“我们真正应该干的是什么?”和“如何在毕业后成为一个合格的法律人?”他告诉我们这是每个法科学生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但是他觉得很可惜的是现在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唯一的目的就是混一张本科文凭然后踏入社会。北京大学的钱理群教授就曾批评道:“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正如吴华伟在《栖身之处原失魂落魄》一文中指出的那样,如果从大学入学第一天起,我们词典里就只有“拼搏”“奋斗”“成功”这几个可怜的词,不认真思考道德是非、人生意义及社会公正等问题,那么如何真正安身立命?我们的大学,正应该是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历程。所以在大学期间,我们的目标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几个证书,而是应该学会如何做人,使自己能在毕业时拥有自己的思想,从所谓的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中脱离出来,。
定位,谦虚谨行
除了大学应该干什么之外,他还提到作为法科学生,我们应该培养独立意识,做一个有独立意识的学生,学会批判,不能人云亦云。他认为我们的校训对我们而言是很好的鞭策。“进德修业”,增进道德与建立功业;“与时偕行”变通趋时。他告诉我们,要当着时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他认为我们在大学中应做到以下三点:“读万卷书”--在有自己的思想前要先学会理解别人的思想。同时,书中蕴含的先辈的思想是我们在法学道路上前进的动力;“善听诤言”--正如法国剧作家博马舍在《费加罗的婚礼》写道:若批评不自由 则赞美无意义。我想对于一个国家,对于一个政党如此,对于我们个人也因如此。我们应该学会倾听他人的批评,而不是一味地打压他人相左意见,这样及其不利于我们的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只能变地无知,自以为是,而非一个成熟,谦逊有礼的人;“思辨相辅:--正如罗斯福曾说过的那样:“当一个国家的青年因循守旧,这个国家的丧钟即已敲响。”而创新的关键,便是思考,不思考,你充其量只是一个复读者,并非一个读书人。
梦想,亮如星辰
现在作为在读中经济学研究生,他回忆起大学时的法学专业,他感慨到:法律虽然谈不上圣神,但也值得我们去敬仰。作为修习法学的学生,我们应该 “明理养正,致公天下”,人生和人心,于此交集,而于各就各位中可能获得合理铺排。对理想而言,法律于邦国之内依宪法政治施行政治正义,以仁爱、诚信、宽容、注重民生、讲求平等、人心与天道的合德为依归,法律人是为此衔命履职、分配正义的祭司。”而这样的“祭司”正是现在中国社会所欠缺的。在大学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成人。虽然很多同学认为我们作为微不足道的个体无力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许多奋斗在法治一线并推动中国法制进步的人原本都是和我们一样,并非名校出身,促使他们站出来的就是对于法律坚定的信仰。
曾经,为了能看到流星,我曾不断追寻,但终究与之擦肩而过,而有一天晚上天竟然能与其不期而遇。幡然醒悟,原来我们不必过于强求什么,只要坚实地踏好每一步,终会与梦想相遇。在奔向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只要当一个追逐繁星的孩子,对未来,我们应该笑着说:“你好,未来”,即使置身于一片荆棘地。
总有一天,你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早已满园春色矣。未来,正如天上的繁星,仰望的人,终究只能仰望;追逐的人,终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