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阿勒泰的角落》,还未看完,这是一本关于新疆最美的文字。作者以天然而纯真的笔调描述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日常生活的点滴趣事:做裁缝、可爱的孩子、来来去去的陌生人。作者刻画的不是一组有关新疆的异域风情,而是新疆人内心的牧歌:白雪和阳光,青草和白桦林,优美、明亮。如果不是对那土地爱得深沉,又怎能写出这么亲切、随和,令人温暖的文字。一处处的平凡,却透露着深深情感,让人读者就想亲眼去看看那里的风光。
看了这本书,我便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她没有上海那么繁华,没有北京那么大气,没有桂林那么清秀,没有……也许她和其他地方比起来根本不值得一提,如今却成为我心心念念牵挂的地方。那个地方叫嵊泗。上了大学之后,很多人问我家乡在哪,我回答:“嵊泗。”多数人都是摇摇头说他们没听说过。是啊,嵊泗不过是临近东海的一个海岛,他们没听说过是自然的。而我就在那个海岛上的一个村子里度过了我的童年,我如今最怀念的日子。
记忆中家乡前面是一片大海,有时候在大海上会停泊着几艘船。每年的五、六月是最热闹的时候。每家每户外出捕鱼的人要回来了。我每次都会牵着奶奶和妈妈的手,站在码头等着爸爸的船回来。爸爸的船头插着一面红旗,每次都是我眼尖,首先看到,然后拼命地招手,想让爸爸看到。有几户人家收成好,还会放鞭炮庆祝,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淳朴而满足的笑容。可惜现在再也看不到了。记忆中的笑脸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模糊,最终还是被时间抹得一干二净了。
家门前还种了一颗柚子树,那是我五岁那年和爸爸一起种下的。当时树苗就比我高出一点点,我每天给它浇水,希望它快快长大。爸爸当时还开玩笑说,以后我会比这棵树还要高,我还拍了拍胸自豪的说:“那当然啦。”想起当时稚嫩的摸样,心中泛起点点涟漪。随着时间的流逝,树越长越高,却迟迟不结柚子,这可把我急坏了,邻居家的梨树都结了好几次果了。于是,爷爷想了很多办法,又是嫁接,又是找偏方,终于在有一年春天,闻到了柚子花香,那种淡淡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脑海中仍有一副这样的画面:爷爷和爸爸在树下下象棋,妈妈坐在边上打毛衣,奶奶坐在树下的躺椅中,手中摇着扇子,而我坐在小板凳上给奶奶讲笑话,那么和谐、温馨、美好,笑声与花香融合在一起,传得很远很远……现在回到家乡能看到的也只有那棵承载着太多美好回忆的柚子树了。
到了寒、暑假,那更是热闹。小伙伴们聚在一起,跳绳、捉迷藏、跳格子、满山乱跑……凡是那时候流行的游戏我们都玩过。直到日暮,每个家长都会站在村口大喊一声:“某某某,回家吃饭了!”保准每个孩子都听的见,那一声声的呼唤因为回音传得很远很远,听起来还别有一番韵味呢!可现在听不到了,有了手机,谁还会这么有失“水准”的在大街上乱喊呢?
我很庆幸,我生长在那里,体验了城镇孩子体验不到的欢声与笑语。家乡是什么?家乡就是你每天可以抱怨她很多次,却不允许别人说她一点儿的不好。是的,虽然那里没有空调,没有电脑,没有城镇的繁荣,甚至到了夏日还有许多蚊子,可我依然觉得那是个最好的地方。那里有过我蹒跚学步,有过我咿呀学语,有过我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有过我最珍贵、最美丽的回忆。
我没有作者那么好的文笔,写不出多么华丽的词藻,但我和作者的心情是一样的。我们爱那个名叫家乡的地方,爱那里的大海,爱那里的人,爱那里的树,爱那里的一切……现在很少回那了,只有过年时会回去。每次回去,都会发现那的一切都一点点的在变化,每个地方既陌生又熟悉,依稀看到那个年幼的自己在那片土地上跑来跑去。可无论怎么变,它都是生我养我的故土,即便不能每天回去,在梦中我也会去撷一朵家乡的花,走一段家乡的路,欣赏一处家乡的风景,因为那是我记忆中最深厚也是最宝贵的。永远都看不够,忆不完,以至恋恋不舍,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