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弑君者》
“臣弑其君,可乎?”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事实上,在正式读这本书之前,我已被繁长且“精辟准确”的一系列代序和自序喂饱。在了解了诸多专家式的讲解与剖析,我实在无法提出更多想法——极易被他们的想法所左右,以至于我在想,以后看书要不要直接跳过序言直入正文。
纵观“弑君”这一过程,“国王在他的王国里,作为一个刑事被告”这一命题是否成立仍然是一个疑问,每次查理一世气焰嚣张地对此提出疑问与质疑时,无论是作为控告律师的库克,还是审判官,都无法做出正面、充分、令人信服的回应。反倒是在“弑君”结束后,“暴政”才被接受成为一项罪名。此“弑君”正式开了审判对自己人民发动战争的国王的先河。所以,在库克审判期间所遭受的质疑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而这一切,他是如何承受下来的?于我而言,这高于功绩碑上的记录,更值得我去探讨和学习: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库克那样的改革者,但至少,每个人都可以培养这样的一种信念。
首先,一个人的作为离不开他的经历与成长背景。库克来自于贫民阶层,不同于富贵人家,他的每一份所得都蕴含着加倍的努力与坚持,以及家人的无奈。因此,相比较身家富裕的人,他会更加珍惜他的成果。在考上牛津大学并进入牛津律师公会后,律师这一职业的诟病日益凸显:有一点贪财,通过老校友与政治关系寻求庇佑,对有钱的名门望族保持适当的尊重。即使现在,一个好的名声对律师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鲜有人会拒绝金钱,鲜有人能逃离规则。也许上天注定他必定与众不同,库克自进入律师行业以来,以他的清白廉洁树立起“白色库克”的口碑。作为贫民之子,他受到的最多的考考验来自于金钱,他最需要的,最能让他尽早摆脱苦海的也是金钱。然而,这份律师的信仰与执着最终击败了金钱的诱惑。
也许是运气“计程车”规则让每一个司机都无法拒绝他的乘客。于是,库克在所有人临阵退缩后站出,打开车门,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弑君”,即诛杀暴君,这不是什么叛国罪,只是自己所肩负的一项职业使命——库克如是解释;然而,在国王权利与神权相挂钩的时代里,人们仍然小心翼翼地供奉着那颗对国王的尊敬、服从与效忠。
也许是多年来对职业信仰的坚持与对正义的追求,也许是清教徒的狂热,亦或是从贫民成长到牛津高材生的那份坚韧,总之,库克在法庭上大声地读出控词:控告国王,并请求判定“暴君”、“叛国罪”等罪名成立。想必当时审判官也不禁为之一震。直至法庭宣判查理一世死刑时,库克成为反对暴君,倡导民主的英雄。
然而,他的卑微在某个层面上符合了上帝的意图,行事准则与道德上正确,政治上却不正确。“胜王败寇”的规则下,库克的壮举似乎可以被轻蔑地看作是当权者的政治游戏,库克的生与死不过是适时地配合游戏的需要。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库克作为“弑君”始作俑者首当其冲,成为查理二世一定要看着行刑的人——11年前的英雄不得不在人们的注视下遭受身首异处的酷刑,空气中弥漫着燃烧内脏的令人作呕的气味,夹杂着贵族妇人用于掩鼻手绢的香水味……
任何将战争强加于人民的统治者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终于成为大势所趋。库克的人生不论长短,在时代的前进路途中不过是沧海一粟。“弑君”为时代所需,总有个库克会打开计程车车门引领着新的潮流。尽管如此,每一个库克都是值得纪念和歌颂的——当部分事实与真理被人们依照什么陈旧腐烂的规则心照不宣地掩盖时,需要有人打破这一局面!
伟大总是与悲惨同行,当遭遇悲惨时,不要悲伤,上帝已经拭去了所有的眼泪。
后记:
库克的实际总是能让人联想到长久屹立的东方大国:此时的东方大国正在做什么?在已经有人为民主献身时;后来的东方大国又有哪些成就?在民主大流已浩浩荡荡之时!无疑,明清时代中国的封建政治已经削弱,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在少数“民主”人士的奔走呼号下,更多的是看客们的耐心观看与评论,于是,在封建势力的强势扼杀与看客们津津乐道的观赏下,一批批库克相继倒下。
也许,这是时代过渡的必然结果,也许,正如逆境造就英雄一般,“英雄”只能在水深火热,无可奈何之下才能推翻“逆境”。于是,“英雄”们在重压下匍匐前进,在迫不得已时举旗“起义”,一个奴役的王朝被另一奴役的王朝所取代。人们已经习惯了专制,形成了惰性,也就没了突破。因此“英雄”止步于“英雄”,库克却已远行。
严洁琼
13法学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