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
      师资队伍
      专业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概览
时间:2012-05-10 16:29:24   阅读:           

一、学院概况

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简称“法社学院”)由法律系、社会工作系和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组成(由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与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共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法社学院合署办公),拥有全国为数不多的人民法院高校巡回审判庭(海宁市人民法院东方学院巡回审判庭)、《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等3门省级一流课程、首批浙江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旨在为民营企业防控法律风险的浙江民营企业法律诊所等优质办学资源,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顾问单位和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合作单位

法社学院秉持“开放协同”的办学理念,与海宁市司法局、海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共建海宁企业法务学院,与中共海宁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海宁市民政局共建海宁社会工作学院;与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共建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基地暨东方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韩国湖南大学、信韩大学等海外高校和国内顶尖院校建立了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等合作关系;与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治理与法治发展研究中心建立战略协作关系。

    二、专业设置

目前学院开设法学、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专业为东方学院首批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学院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法律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办学目标。

    (一)法学专业。本专业以企业法务社会治理法治为特色人才培养方向,依托海宁企业法务学院,以“政、司、律、校、企”多方协同培养为模式,以“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法律诊所——巡回法庭”四位一体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机制为载体,致力于培养法律职业道德高尚、法学专业基础扎实、法律实务技能熟练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本专业拥有省级一流课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全国为数不多的人民法院高校巡回审判庭(海宁市人民法院东方学院巡回审判庭)和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单位资质(海宁市人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合作单位)。

    (二)社会工作专业。本专业为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新兴特色专业。本专业以司法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机构运营与管理为特色人才培养方向,以“政、校、协”多方协同培养为模式,以“专业支撑——机构依托——项目贯穿——基地落地”四位一体的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机制为载体,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恪守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实务技能较高的高素质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本专业拥有浙江省首批、省内独立学院唯一一家省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省级实训基地(海宁市儿童福利院)和省级一流课程《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拥有依托社会工作专业师资发起成立的两大社会工作机构(海宁仰山社会工作研究与服务中心、海宁市长安镇东方社会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及一个地方政府委托运营的长安镇(高新区)社会组织培育中心。本专业与国内最大的监狱——浙江省乔司监狱联合建立了省内唯一一个司法社会工作教学科研基地。

三、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双师双能”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8人(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人,博士、在读博士和博士后11人,具有牛津大学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5人,浙江财经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人,浙江财经大学民商法学、法律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所有专业教师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且95%以上的专业教师拥有律师、仲裁员、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资格,多名资深教师受聘担任中共嘉兴市委法律顾问、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浙江省行政立法专家、中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专家、浙江省仲裁调解中心专家及地方法学会副会长等多种社会职务,所有青年教师拥有法院、政府、社会工作机构等挂职锻炼经历,具备扎实的专业实务指导能力。同时,学院还建立了一支由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省各级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政府机关、行业协会以及各类企业法务总监、社会工作实务机构等资深工作人员构成的兼职教授或实务导师队伍,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四、学科科研与社会服务

学院历来重视应用型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并强调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之间的良性互动。法学学科现为学校B类资助建设学科,本学科以“慈善法治与社会治理”首批院级应用型学科方向为基础,关切“法治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等时代之问,以“社会法”为鲜明特色与优势。本学科聚焦慈善法治与社会治理、民生保障、侵权损害综合救济、犯罪人的社会融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社会转型与社会建设中的法学前沿问题开展研究,组建了“慈善事业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等两个院级科研创新团队和“社会治理与地方法治”院级智库,并取得了体系化(一级出版社专著、省部级与厅局级获奖、一级期刊与核心期刊论文、省部级领导批示与厅局级政府采纳)的研究成果。自2012年以来,在省内率先开展以慈善法为核心内容的社会法研究,迄今为止,团队成员已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民政部、浙江省社科规划等高层次课题近30项。其中,慈善法研究团队已在全国及浙江省民政系统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团队成员已完成民政部等省部级课题4项,民政厅课题8项;获得民政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3项,民政厅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共5项。研究团队注重研究成果转化及社会应用,团队成员多次受邀参加全国人大和浙江省地方立法调研和以慈善法专家身份接受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采访,受聘担任中国慈善法研究网特聘专家,并参与杭州市、绍兴市民政十三五规划之慈善事业发展部分编制,团队成员研究成果多次获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批示和采纳。

院作为全省独立学院唯一一家省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完成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近万人次;学院作为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顾问单位、海宁市人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合作单位,深度参与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学院发起并联合地方法院、检察院和司法局共同举办的“海宁法治论坛”(已举办十二届)已成为市域法治论坛的标杆;学院多名教师担任嘉兴市、海宁市普法顾问,深度参与嘉兴市、海宁市地方法治建设;学院承建和运营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培育中心,深度参与和推动地方社会治理创新。

五、人才培养与学生活动

学院十分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与培养质量。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理论与应用兼顾,坚持用学术和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多元发展,具有鲜明的学科和地缘特色。学院目前已与众多公、检、法、司、政府机关、行业组织协会、律师事务所、社会工作实务机构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尤其是近几年,学院立足专业,面向社会,依托法援,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参加各类地方法律咨询、法务服务等实习实践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大学生社区矫正志愿基地被评为省级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学院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已形成“法政论坛”、“法政文化月”、“法学茶座”、“进德读书会”等多个学生活动品牌,参与各类学校活动成绩优秀,学生参加的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多次获得省级奖项。

六、毕业去向与社会评价

学院历届毕业生在国家与地方公务员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及国家司法考试“三大考”中通过率名列同类院校前茅,在人才市场表现出优良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广泛地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多年名列同类院校前茅。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为法院、检察院、公安系统、司法行政系统、工商、税务、民政、乡镇(街道办事处)等国家机关、律师事务所、专业社工机构、银行、企业及社区等企事业单位。同时,学院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考取浙江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云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或进入英国艾克赛特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爱尔兰唐道克理工学院等国外大学继续深造。




版权所有©2008-2019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法政学院 浙ICP备0606060606号 技术支持:西安博达

地址:浙江省海宁市连杭开发区高新区仰山路2号 邮编:314408 电话:0573-87571213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