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我院、海宁市人民法院、海宁市人民检察院、海宁市司法局联合举办的“海宁法治论坛:第十届司法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海宁市行政中心会议中心顺利召开,这标志着以高校法学院系为代表的法学理论派与以司法机关为代表的法律实务派的良性互动机制日趋完善。学院副院长蒋钰明,学院副院长黄志岭,嘉兴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建新,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董学立,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杨治,嘉兴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张峰,海宁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斌,海宁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卢永明、裘靖飞,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李海龙,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博士王俊、严城,浙江警察学院二级主任科员阮林赟及法政学院负责人等应邀参会,海宁市人民法院、海宁市人民检察院、海宁市司法局代表,海宁市律师行业代表及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法政学院师生代表等近200位法律人士参与。
中共海宁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建坤致开幕辞。他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对应邀出席的各位嘉宾、学者、法律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海宁是一个法治之地,海宁的发展离不开法治建设。王建坤副书记强调民法典的实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希望与会来宾在本次研讨会上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化,共同推动“法治海宁”工作再上新台阶。
嘉兴市司法局副局长陈建新致辞。他对此次论坛以讲座和实务研讨交流的形式为民法典的理解与适用提供理论支撑表示肯定。他提出,海宁市建设性地搭建由司法实践部门和高校法学院系合作举办的法治论坛,司法实践部门和理论研究单位携手共进、优势互补,形成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务的互动助推机制。此次论坛有助于强化理解民法典的精神要义、核心内容。
本次研讨会采用“主题讲座报告+分论坛研讨”的模式。上午,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特聘教授董学立教授作了《担保物权法的理解与适用》的专题讲座,由我院副院长黄志岭教授主持。副院长黄志岭首先代表我院对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各位嘉宾拨冗参会以及本次论坛的承办方海宁市司法局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将于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董学立教授着眼与中国民法典背景下担保物权的发展与浮动抵押制度的建设,指出担保物权在中国适用存在的乱象和不合理之处,通过具体解释“所有权保留”、“融资租赁”、“购置款抵押权”三个名词,揭示其背后共通的变价而优先受偿权。他通过中西担保物权法结构模式的对比,指出过去中国担保物权的立法缺陷,明确指出目前存在问题的探讨都要建立在统一登记制度之上,并希望未来民法典司法解释能够完善此项制度,以推动中国未来担保物权制度的发展。
下午,与会各位专家学者按计划分为三组进行研讨。分别围绕“民法典视角下的刑民交叉问题”、“担保领域新变化和实务操作”、“物权编居住权、抵押物转让、添附等新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三项议题展开。各分组人员以实务案例为架构,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案例的衍生讨论以及自由发言。相关争议问题,利用提问、阐述、解决三步走的方式稳步推进,逐步达成共识。与会人员有观点一致之处,也有不同的理念思想激烈碰撞之处。参与研讨的教授、讲师、律政先锋、司法干警各抒己见,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实务经验,研讨会全程学术氛围浓厚,高潮迭起,成果丰硕。
经过紧张有序的交流研讨,本次司法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三位小组讨论主持者的总结汇报和海宁市司法局局长张伟锋致闭幕词中圆满落下帷幕。大会最后,进行海宁市法治论坛承办权交接,海宁市司法局将下一届论坛承办权移交给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司法实践之树常青。当前正处在一个法治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新时代。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对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以及公正司法、优质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院今后将继续发挥海宁法治论坛:司法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加强基础理论与重大实务研究方面的合作交流以及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法律人才和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的司法队伍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论坛四方将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与借力用力发力相结合,推动形成理论与实务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生动格局。
(撰稿:姚香平、张承霖、翁赫 摄影:叶淑、张雨竹、杨玉萍 初审:马羚 终审:邵培樟)